星期二, 1月 30, 2007

至去年底 每百人有29.5輛汽車

自由電子報20070130
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底國內機動車登記數共2030.7萬輛,較上年底增加2.2%,其中機車登記數共1,355.7萬輛,較上年底增加2.7%,汽車登記數則是675萬輛,較上年底增加1.2%;國內汽車登記數中,又以小客車569.8萬輛為主,但僅較上年底增加1.1%,小貨車有80.6萬輛,較上年底增加2.1%。
若以平均每人擁有的機動車輛分析,去年底每百人共有88.8輛機車,較上年底的87.2輛增加1.6輛;去年底每百人擁有的汽車數則有29.5輛,僅較上年底的29.3輛略增0.2輛。
另外,由於去年國際油價飆漲,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國內油價較前年上漲11.3%。也由於汽油價格居高不下,去年國內汽油銷售量不增反減,總銷售量1,028.2萬公秉,較上年減少2.5%;反觀價格較低廉的柴油,去年銷售量386.8萬公秉,較上年底明顯增加6.1%,總計去年國內汽、柴油總銷售量為1,415萬公秉,較上年減0.3%。(記者鄭琪芳)

星期一, 1月 15, 2007

伊拉克的油 要怎麼分?

布希在伊拉克政策演說中,提到巴格達中央政府預備撥出一百億美元從事建設與福利,已遭戰火蹂躪而殘破不堪的伊拉克,要從哪裡找到這筆鉅款?
伊拉克的經濟九○%靠原油,答案當然在這裡。伊拉克已知的原油蘊藏量多達一千一百多億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排名世界第二,在美國入侵前,每日有三百萬桶產量,目前雖然極力恢復,但在游擊隊破壞油管與輸油設施的威脅下,每日最多也只有一百五十萬桶。
英美政府與伊拉克流亡異議分子戰前一度曾辯論過,戰後伊拉克的石油體制,是屬於一個國營公司?還是商業機制,完全或部分開放給外國石油公司經營?
但在美國影響下,結果可想而知,必然是開放國內油田,任由已蠢蠢欲動的國際大石油公司搶奪,馬里奇政府預備月中提交國會審議的新「石油天然氣法」(Hydrocarbon Law),就是在美國委派的顧問公司指導下完成的。
此法將給予英國石油公司、殼牌石油、艾克森等大公司卅年開採契約,根據新法所採行的「產量分成協議」( production sharing agreements,PSA),在第一階段,西方公司可以獲得收入的六○%至七○%,直到回收成本,第二階段則是二○%,而根據舊法,兩階段的分成比例僅為四○%與一○%。
據熟悉探勘作業的人士指出,對部分高風險地區,PSA制度是合理的,但是伊拉克油田多半已知,而且在陸地上,油公司暴利很高,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曾經以PSA條件與大油公司簽約,但鑒於條件實在不合理,普丁總統去年曾把部分收歸國有,油公司竟也不抗議,因為他們賺飽了,當時的俄羅斯又窮又弱,就像現在的伊拉克。
這正好坐實了「美國為油而侵伊」之陰謀論者的主張,戰前,他們懷疑的最大依據是,副總統錢尼在一九九九年擔任石油公司哈利波頓總裁時所說的:「到了二○一○年,全世界每日會短缺五千萬桶油,短少的部分從哪裡來?中東地區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蘊藏量以及最低的開採成本,仍然是爭取的標的。」
錢尼講這個話,到現在已經八年了,雖然歐美競相發展替代能源,但是中國與印度的經濟起飛,能源的需求還是大大超過供給的速度,伊拉克此法若通過,陰謀論者更是振振有詞,更不用說伊境的游擊隊指責馬里奇政府,出賣國家主權,而美國入侵包藏禍心,更是罪證確鑿。
要獲得伊拉克的石油,美國戰略目的更是多重的;首先,新保守主義者所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打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對油價的壟斷,因而擺脫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羈絆;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手中掌握油源,隨時有能力大量增產,打破OPEC設定的限額。
其次,目前歐洲聯盟國家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去年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兩次切斷油氣管紛爭讓美國擔心,俄羅斯將對歐盟外交有很大的影響力,而美國掌握中東油源後,可以轉運歐洲,平衡過來。
最後是,經由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美國現在透過減免債務的手段,確保伊拉克新石油法趕快通過,能越早讓參與侵伊戰爭的盟友取得長期合約,就越早能排除中國與印度加入競逐這塊肥肉,確保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