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政府上台後,官員脫西裝、換小車,把節能減碳喊得震天價響,交通部也把抑制私人運輸工具發為施政重點;諷刺的是,交通部一邊嚷著要發展公共運輸,另一方面卻又大興土木,打算一口氣砸下三百億,在已擁有捷運的淡水,不但造新橋、鋪新路還要拓寬舊路,都是為了解決同一條路段的塞車問題,這樣的資源分配合理嗎? 過去台北市在捷運動工期時,忠孝東路、羅斯福路這幾條主要幹道經歷多年交通陣痛期,當時台北市政府不是也一樣被罵到臭頭,但捷運通車後,帶來了舒適、便捷的公共運輸,平面道路的車流也減少了,如今誰還記得那段交通黑暗期? 台二線現地拓寬當然能做,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魄力。交通單位調查,在竹圍到紅樹林段短短五、六公里就有十四個紅綠燈,是造成塞車主因;加上當地超限開發的問題,地方政府只要好好將街廓整併、減少號誌燈數,同時將路幅加大,就能解決現有塞車問題的一大半。 否則,如果按照交通部「塞車就要開路」的邏輯,那台北市要增加的道路太多了,而且交通部不是說要抑制私人運具的發展嗎?怎麼路還愈開愈多,更何況當地還有珍貴的紅樹林及史前遺址;交通部的作法,凸顯仍停留在「開發等於建設」的落伍思維。 台北市與環保團體都不解,為什麼台北縣政府執意趕在年底興建淡北道路不可?原來,交通部早把淡北道路列入了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爭取來的六億經費如果不在年底開工就要繳回國庫,交通部等於先射箭再畫靶、為蓋路而蓋路,違反程序正義,口口聲聲要節能減碳的交通部果然是說一套、做一套。 【2008/09/05 聯合報】 |
為解決台二線淡北登輝大道口到關渡大橋的壅塞問題,交通部打算「三管齊下」,在當地興建淡江大橋、興建淡北平面道路、拓寬台二線,但這些構想不僅引發環保團體抗議,北市也搖頭;且三項工程至少耗費三百億元,被質疑浪費。
橫跨台北縣市的淡北道路近來引發縣市大戰,台北縣長周錫瑋日前曾拜會交通部長毛治國爭取儘快動工興建,因行政院的擴大內需方案中,有六億元分給淡北道路,如果台北縣不在年底前決標動工,預算就要繳庫。
不過,北市認為這條路是「臨時施工便道」,等台二線拓寬工程完工以後就應拆除,且淡北道路開發也有違發展大眾運輸、抑制私人運具節能減碳的精神;台北縣反批台北市「太自私」,北縣與交通部立場都傾向淡北道路與拓寬後的台二線並存;環保團體憂心淡北道路將破壞河岸景觀與紅樹林生態,因此反對興建。
交通部昨天邀集兩縣市及公路總局溝通。交通部路政司長祈文中表示,台北縣市都同意,闢建聯結淡水與八里、總經費約一百六十億元的跨河大橋—淡江大橋;不過,這得等到民國一百零五年才能通車,對解決目前問題緩不濟急。
祈文中說,台二線容量已經飽和,公路總局規畫捷運竹圍站到紅路林站再興建一條長四線道的平面道路,預算約卅九億,計畫年底動工,預計民國一百年可通車,路線也會避開紅樹林保護區,盡量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至於台二線的拓寬工程,則等北淡道路動工後,明年再開始規畫,預算約一百零七億元。
但台北市在會中對於北淡道路定位仍有疑慮,希望在會議紀錄中加上「臨時性」的字眼,在台二線拓寬工程完工後便拆除;不過,交通部與台北縣都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