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言「開放」的藍軍已經執政,「六三三」的競選承諾正嚴厲地考驗著新政府。就職前的馬總統和新上任的經建會陳主委,都表示了百分之六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達成;但如果今、明兩年跳票,則未來的成長率必須更高,才能拉高平均,對選民交代。在原物料價格高漲、通膨壓力極大之下,新政府如何兌現支票,累積連任的選票,全民都在看。只是,靠著馬蕭團隊在大選中提出的「治國藍圖」,要想達陣得分並不簡單。
從全球眼光來看,以一個天然資源有限,卻想站上國民年均生產三萬美元以上的經濟體,若不是北歐這種教育高度發展、人民個個是高技術人才的國家以外,就是以周邊地區為腹地的經貿幅軸中心,如瑞士、盧森堡、荷蘭、香港、新加坡。台灣若想突破現狀,讓經濟迅速成長,學習上述諸國的優點,使台灣成為東亞地區的「樞紐經濟」,應該是唯一的出路。
這也是九五年行政院提出「亞太營運中心」的基本構想。但是,李登輝先生提出的「戒急用忍」政策腰斬了台灣的機會,綠軍的兩岸政策過度限制了台灣的經貿活力,台灣的機會持續地流失。十二年下來,台灣還剩下什麼機會?或者,台灣還有任何機會嗎?
如果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台灣航線通往中國大陸各主要城市,加上目前台灣已在東南亞二十個城市、日韓十個城市的航線,大可以發展成東亞重要的空運中心;在東亞快速成長的需求之下,將可以彌補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不足。這將可提供桃園機場特定區一個快速物流、簡單加工的基礎條件。
十五年前,美商惠而浦公司在新加坡的東南亞總部曾經表示,由於海運和區域管理的飛行需要,若兩岸間有海、空運直航,該總部會立刻遷移到桃園南崁。早年看上台灣的聯邦快遞,曾在台灣未能三通之下停駐於菲律賓蘇比克灣,近年又轉戰廣州新白雲機場;但以地理位置而言,台灣卻是各大國際快遞公司在亞洲的首選。雖然蹉跎多年,但東亞製造和物流業對台灣優異地理位置的需求還在,我們沒有理由放棄這種機會!
如以四年時間銳意經營,搭配國際銀行的合作、發展台商在東南亞和大陸的金融業務、健全台灣的資本市場,四年後台灣將可打造出類似荷蘭在西歐樞紐地位。加上生活空間、文化藝術、旅遊休閒、飲食醫療、國際教育、研究發展的經營,若能吸引到東亞和大陸每人每兩年就前來看看,則帶動商機將無可限量;台灣的低物價也將成為東南亞和拉美、非洲留學生選擇,研發人才願意停留發展的地方。其效果足以成為一個高水準的製造、研發、物流、金融樞紐,並利用各種僑生、外國生管道,擴展更緊密的全球連結。
台灣擁有兩岸四地間最優質的中華文化,已經是國際間公認的事實。台灣的中文歌曲、藝術表演都執全球華人社會之牛耳,許多著名的「民宿」和婚紗攝影,都已經成為東南亞華人來台休閒度假的主因。事實上只要有心,連台灣的選舉造勢活動,都可以成為來台觀光旅遊的內容!台灣沒有理由,無法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下,吸引到全球華人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台「朝聖」一番,端看我們自己是否有這種企圖心和執行力,將擁有的資產經由優質包裝,轉化為無窮的商機。
「兩岸共同市場」是「亞太中心」的政經基礎,新加坡前四年的成長率平均為百分之八,香港亦達百分之七,台灣沒有理由悲觀;但若沒有及早耕耘,機會永遠是個「機會」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經濟組副教授,前經濟部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