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4自由時報讀者投書■ 羅承宗
郝市長於五月二十九日早上視察上班時間龐大機車潮後,指示交通局與捷運公司積極研擬具體措施,接著北市府馬上於六月一日推出票價優惠政策。然而實施後第一個上班日,捷運族人潮雖明顯增多,然而北市幾座聯外橋梁、重要路口的機車數量,卻未見減少。
公共政策的決定是一門學問,其首要在認清問題,唯有精確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正確對症下藥。若以「提升市民搭乘捷運意願」為目的,北市捷運票價優惠政策是成功的。然而若以「吸引機車族改搭捷運」為目的,這個政策則顯然「馬上失敗」。至於失敗的原因,就是在政策決定過程中問題建構有誤。
「為什麼騎機車而不搭捷運?」答案其實很容易尋得。市府地下室本身就有龐大的機車停車場供員工停放。市府在決策時,只要訪談幾位用機車通勤的基層公務員就可正確地認清問題根源在於:機車的機動性、經濟性與實用性皆遠優於捷運,捷運票價高低並非機車族選擇不搭捷運的唯一因素。市府官員如果仍抱持著自我中心的決策模式,而不懂得傾聽民意、對症下藥,縱使捷運票價打對折,華江橋上數以百計的機車潮永遠不會有減少的一天。
(作者為淡江大學、興國管理學院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