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12, 2008

從寂寞星球來的惠勒夫婦

中國時報 2008.02.12 
郭崇倫

     沒有惠勒夫婦,《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不可能成功。

     1971年,新婚的兩人(Tony & MaureenWheeler)決定擺脫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以一年的時間,從倫敦跨越歐陸大陸到澳洲,並把自己的遭遇以及旅行碰到的問題,寫成一本自助旅行手冊《便宜走亞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後來更再接再厲,以18個月寫成第二本指南《鞋帶上的東南亞》(South-East Asia on a shoestring),但真正讓公司起飛的是1981年的《印度指南》,大賣十萬本。

     寂寞星球指南明顯的與過去所有旅行書不同,湯尼.惠勒是工程師出身,對細節與實用性非常講究,文學性可以降到極低,但是手冊的功能性可以極高。然而除了個人風格之外,當時各國航空業開放私營,票價降低,中國與越南、東歐開放旅遊,都大大推動了國際旅行的風潮,在惠勒夫婦首次去泰國的時候,只有幾十萬觀光客,現在每年有8百萬,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已經超過了法國。

     但是單單只有湯尼.惠勒,沒有莫琳.惠勒,寂寞星球將只曇花一現,馬上陷於經營不善倒閉的命運。

     湯尼始終在旅行,而且想到就走,完全服膺指南書上印的「去就是了」(Just Go),紐約客雜誌的一篇專訪中描寫他是「社交遲鈍」,在公司總部沒有人與他打招呼,但是一旦他在旅行中,就會像脫水海綿丟到水中,健談開朗,膨脹成驚人的尺寸。莫琳則是他理性的分身,替他管理公司,在湯尼夢想太出軌時,拉他回來,但是旅行時,儘可能抽出時間,陪著他走,就像他們即將在12日來台北參加國際書展一樣。

     對惠勒夫婦與寂寞星球來說,前廿年是黃金成長期,但接下來挑戰一波接著一波。世貿雙星倒塌後的第二天早晨,在全球航空警戒,入境全面管制的情況下,寂寞星球召開緊急會議,後來裁員20%,作者稿費減少30%,以應付危機。接著又遇上SARS,峇里島恐怖爆炸,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反恐戰爭,都撐過來了,帳面也出現利潤,但是新的困難還在前面。

     關切全球暖化,現在焦點之一在旅行,尤其是推動旅行的寂寞星球,有環保團體就詳細計算了公司的200位作者,去年平均每位飛行五萬七千公里,而湯尼本人更高達32萬公里,造成53噸污染,湯尼對此曾經呼籲過,旅行者盡量少飛,而且停留的時間久一點,他最近接受澳洲報紙訪問時也表示,他盡量把不同的旅行合在一起,「我承認有罪,但是這是我的行業」。

     其次,鼓勵到極權國家旅行,是不是寂寞星球應該做的?最嚴厲的指責來自緬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要求旅遊者抵制軍政府,可是寂寞星球還是出版了緬甸指南,這被人權團體指責為漠不關心,間接資助鎮壓人權的劊子手,尤其在去年「袈裟革命」之後。

     湯尼.惠勒自己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從外界來的訪問與交流,是最好改變政權的方式,他收集了九個被外界批評,而他自己親自去過的國家,出版《險惡之旅》(Tony Wheeler's Bad Lands),自己設計了「邪惡量表」,分別以個人崇拜、對國際威脅、恐怖主義、對自己人民等四個指標,測量這九個國家,得出來結果最糟糕「無可救藥」的是北韓,最被外界誤解「稍溢常軌」的則是古巴。

     這是湯尼.惠勒的回應,他不會輕信某些國家的宣傳,他要眼見為憑,究竟是不是鳥不語花不香的「惡土」國家,只有自己去過才會知道,也是他身上60年代狂放不羈的遺緒。

     然而就像秉持60年代精神創業的美體小舖,以6.5億英鎊被法國萊雅收購一樣,這些遺緒正一步步被導入「正軌」,去年十月英國BBC全球,BBC的商業部門,宣布收購惠勒夫婦在寂寞星球的50%股份,價格雖未公布,但據了解高達四千萬英鎊,惠勒夫婦發表聲明表示,「這將提供一個忠於我們理想與價值的平台,而將營運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沒有惠勒夫婦主導的寂寞星球還會像以前一樣嗎?在全世界背包客的心中,都期待著他們倆所代表的流浪精神不死,自由態度長存。(clkuo@mail.chinatimes.com.tw)

沒有留言: